测试2.0
威胁猎人近期监测发现,购房按揭贷款领域欺诈风险升级,主要存在两类高危模式:开发商主导的“新房代持套现”欺诈和背债团伙主导的“房信企车”相关系列组合骗贷。
在这两类欺诈中,实际购房的身份证持有人(如代持人或背债人)往往只是“工具人”,仅能获取少量佣金或分成,既无真实还款能力,也无长期还款意愿。
一旦骗贷完成,这些人通常会选择断供,导致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以下为开发商假按揭及背债团伙假按揭部分风险广告样例:
一、主要欺诈模式及特征
1.1 开发商主导的新房代持套现欺诈
开发商假按揭是指开发商为回笼资金套现,将手中的存量住房以非真实购房需求人(内部职工或开发商亲属或素不相识的人)的名字购买,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的行为。
1.1.1 操作模式
开发商通过黑产招募"代持人"(无真实购房意愿者)签订虚假购房合同,骗取银行按揭贷款后截留资金,房产最终以断供处置。
以下为具体操作流程:
1.1.2 关键特征
1)代持人征信普遍较差,首付款来源异常(如开发商垫资)甚至虚构首付凭证。
2)同一楼盘集中出现外地户籍人员购房。
3)同一楼盘集中出现高违约率、批量法拍房。
4)贷后还款金额为第三方账户转账。
1.2 背债团伙"房信企车"组合欺诈
背债假按揭为背债团伙通过召集一些资质较差(无资产、无工作)但征信较好(纯白户、白户、小花户(无逾期、无高负债、查询次数少))又有资金需求且有背债意愿的背债人操作“房信企车”等场景系列骗贷业务。
1.1.1 操作模式
在职业背债骗贷的完整链条中,购房按揭贷款往往是关键一环。黑产团伙会以低价为背债人购置问题房产(如开发商新房、二手房、法拍房等),通过办理按揭贷款,使背债人名下持有房产。
这些房产随后被用作“增信资产”,帮助背债人进一步申请信用贷、车贷、企业经营贷等更多贷款。
等到所有骗贷流程完成、风控监测期一过,背债人便会直接断供或逾期,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
以下为背债具体操作流程:
1.1.2 关键特征
1)征信空白或信用极差:多为农村地区或社会边缘人群(如无业、低收入者),部分为“征信白户”。
2)团伙化分工明确:上游资源层(确定背债方案、资源)、中游黑产(对接上游及中介)、下游黑产(招募背债人)、包装公司(伪造资料)、内鬼、背债人全链条协作
3)虚假资质包装:短期内收入流水、社保记录、工作单位等关键信息突然优化(黑产伪造)。
4)多场景借贷痕迹:同步操作房产、信用贷、企业经营贷、车贷等多场景融资,利用时间差套取超额资金后消失。
5)首付款来源不明:首付资金为第三方转账,如开发商/中介垫资,或他人账户分批转账。
二、假按揭风险影响
当前购房假按揭欺诈已呈现出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运作特征,欺诈团伙通过精心设计的还款策略(如维持6-24个月正常还款)规避传统风控监测,导致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和定性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银行需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防控体系。特别需要关注:
1)欺诈性贷款对资产质量的直接影响
2)跨机构风险传导的潜在系统性影响
3)合规管理漏洞可能带来的监管风险
三、威胁猎人金融贷款反欺诈服务
3.1 基于情报及时感知欺诈风险,快速定位欺诈人群
开发商假按揭和职业背债假按揭这类贷款的实际用款人往往通过代持人、背债人等名义借款人获取资金,但名义借款人普遍缺乏真实还款意愿和能力,贷款发放后极易形成坏账。由于抵押物多为问题资产且处置困难,最终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导致不良贷款激增、资产质量恶化,并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威胁猎人聚焦金融黑灰产攻防对抗领域,通过覆盖各类情报渠道源,主动获取大量信贷黑产/黑中介数据,基于欺诈特征分析模型自动化提取目标欺诈群体特征,同时结合数字风险应急响应中心(DRRC)专家的深入分析,为金融机构构建从最新欺诈风险感知、业务/风控策略指引、到恶意贷款群体定位的信贷反欺诈闭环。
1、及时感知并预警最新信贷欺诈风险
威胁猎人全面监测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以及各业务环节,信贷欺诈情报专家针对全网信贷风险线索进行主动运营,及时感知黑产/中介的最新的欺诈风险,包含欺诈手法、欺诈场景等,如涉及房产信用/企业/车/现金/装修/消费贷/美容贷等贷款业务的欺诈风险监测。
2、结合群体画像提供业务风控应对策略
威胁猎人信贷欺诈情报团队深入不同的信贷欺诈场景,以攻击者的视角分析并复现欺诈全流程,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指定作弊环节的手法分析,如获客手法、包装手段、业务操作流程等,通过不同场景分析报告为金融机构建立欺诈人群的业务行为特征等,为风控策略提供可解释的依据。
3、基于有效标签等数据定位恶意欺诈人群
基于对信贷欺诈产业链的持续监测及关联分析,威胁猎人可获取大量有效欺诈团伙的群体特征信息(如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等),可帮助金融机构在大数据模型等安全检测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恶意特征标签进行关联分析,精准定位欺诈人群。